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争夺战生鲜电商第一股

对于生鲜电商第一股的争夺,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答案。但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打通盈利模式,给资本市场讲出新故事。

2021年6月9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同时提交了招股书。生鲜最后一公里的第一股争夺战成为焦点,在这场角逐中,率先登陆二级市场完成IPO的企业,将会夺得更多的市场关注,也更容易获取较大数额的融资。

从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2家企业的发展路径中,可以一窥如今之势的起源。

  后来者居上

  在生鲜电商领域,每日优鲜是公认的行业先行者。2014年底,每日优鲜成立。次年5月,每日优鲜首创前置仓模式,2小时极速达业务上线。创始人徐正在接受小鸟CMS采访时说,他经常在朋友圈分享的一句话是“奶奶去了一辈子菜场,妈妈逛了半辈子超市,我上每日优鲜,500款生鲜2小时达”。

  回顾彼时的中国生鲜市场现状,当时电商对生鲜市场的渗透率尚不足1%。艾媒咨询在报告中指出,市场仍未形成行业霸主,各方仍在积极探索,地方生鲜活跃。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不到50多家实现盈利,大部分生鲜电商或者巨额亏损,或者暂处亏损状态。

  而另一边每半年融资一次的每日优鲜正开始大展拳脚。2016年3月,每日优鲜app正式上线。2017年3月,每日优鲜完成2.3亿美元融资,步入独角兽行列,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两个月后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叮咚买菜在上海成立,商业模式同样是前置仓,年底叮咚买菜全年营收突破3800万。

  不到两年,2018年10月,叮咚买菜建成前置仓119个,服务上海大部分社区。2019年8月,叮咚深圳开城,首次实现跨区域经营。这时每日优鲜终于后知后觉地记起了华东地区,2019年12月,每日优鲜华东区总部落户常熟,但在上海已失去先机。

  2019年全年每日优鲜营收60.0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21%。同年,叮咚买菜的总营收达到38.801亿,约为每日优鲜的六成。这一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3506.08亿元,线上渗透率为7.04%。

  随后疫情来袭,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菜的生鲜电商搭上高速列车。叮咚买菜迎来爆发式增长,4月进驻北京,11月进驻西南。2020年叮咚买菜营收涨至113.358亿元,同比增长192%。而每日优鲜的营收为61.304亿元,几乎没有增长,与前一年仅差2.1%。至此,叮咚买菜建成前置仓超过850个,日订单量85万,全面超越每日优鲜。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的履约成本也远超每日优鲜。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2018年至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4.9%、30.5%、25.7%。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9.369亿元、40.442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9.9%、35.7%。

  尽管叮咚买菜在2020年经过疯狂扩张,创造了192%的营收增速,但烧钱扩张,履约费用高,客单价低等也为它带来了持续扩大的亏损。后来者居上的高楼根基是否足够稳妥,这需要打一个问号。

  早有预兆

  每日优鲜起步早,模式新,融资强,还是被叮咚买菜超越。在几年前也许难以想象,但这样的局面其实早有预兆。

  虽然最终两人都一头扎进了生鲜电商的大潮中,但创始人的经历已经为两家公司不同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调。《博客天下》杂志与上观新闻曾经分别报道过两个公司创始人的故事。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是绝对的天才少年。他15岁考入合肥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去了联想。28岁那年,徐正成为联想集团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杨元庆汇报。而真正和农业结缘是在2012年的夏天。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

  2010年底,联想成立现代农业公司佳沃。两年后,徐正被调任至佳沃负责水果事业部的投资和运营管理。第一站他去了青岛蓝莓基地,袖子、裤脚卷起就坐到了地上。

  在这片土地上,他逐渐了解了农业种植的流程,同时他对农产品流通做了自己的判断:“供需两旺,流通不畅”。后来就有了每日优鲜。

  与徐正比起来,叮咚买菜的创始人梁昌霖的创业经历更为丰富。梁昌霖是一名复员军人,2002年他从部队转业,从家乡安徽来到上海。利用在部队积攒的经验,他开发了一款视频剪辑软件,后来卖出80万美金的高价。

  拿着这笔钱,梁昌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初的想法是创办一个母婴社区。2003年丫丫网诞生,后来改名为妈妈帮,被好未来收购。在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基于丫丫网的社区项目,名字叫叮咚小区。

  叮咚小区经历了从母婴社区到跑腿的转变,但梁昌霖发现,跑腿接的一半单子都是帮忙买菜。于是,就有了叮咚买菜。

  梁昌霖

  徐正是发现需求决定深耕,梁昌霖是小步快跑,多次尝试后找到方向。一个求稳,一个求快,这也和外部融资的节奏不谋而合。

  从2014年创立到2017年初,每日优鲜始终保持稳定的融资速度,每半年左右获得一笔融资。直到2017年初,C轮融资与上一次差了9个月,此后,半年融资节奏被彻底打破。C+轮融资一年之后,每日优鲜才获得D轮融资。

  接着便到了疫情下的2020,这一年每日优鲜获得了三轮融资,其中两次总金额超过50亿人民币,还有一笔未披露交易金额。

  而叮咚买菜的融资,显然频繁得多。从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三年时间叮咚买菜共获得过十次融资。

  与每日优鲜逐渐放缓的融资形成鲜明对比,叮咚买菜几乎是被抬在了资本的架子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梁昌霖,如何拥有这么多投资人的,怎么看待融资和生鲜的关系。他回答:“我们调整了融资的策略,一个月调一轮,加快融资的速度与效率。”

  同时招股书也提到了二者对公司的不同控制力度。IPO前,每日优鲜管理层持股比例20.2%,拥有投票权 75.6%;其中,创始人兼CEO徐正持股15.3%,拥有投票权74.1%。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持有公司105,502,25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30.3%,拥有30.3%的投票权。

  不同的选择

  从前置仓这个共同的起点出发,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选择了不同的路。每日优鲜选择向B端扩展业务,而叮咚买菜则把C端越做越大。

  2020年9月,每日优鲜召开生鲜行业首届供应链生态大会。2021年 3月,每日优鲜更新愿景为“成为中国最大的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以“(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x 零售云”的全新战略,推动中国社区零售行业数字化升级。

  每日优鲜开始向平台化转型,业务范围由生鲜电商扩大到行业的服务方。

  而叮咚买菜则继续了自己的规模扩张之路,其招股书显示,此次IPO融得的资金,预计约50%用于提高现有市场的渗透率并扩展到新市场;10%用于投资技术和供应链系统;30%用于投资上游采购能力。

  在这不同的选择中,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对于供应链的把控。追溯产业源头,不仅有利于生鲜电商的产品品控,同时对于降本增效有重要意义。

  每日优鲜创始人兼CEO徐正在2020年每日优鲜供应链生态大会上表示,每日优鲜的前五年专注在前置仓到家模式,而第二个五年则将重仓供应链,全部时间、精力、资源第一优先配置到供应链上,即未来五年的重心从“最后一公里”变为“第一公里”。

  2017年1月,每日优鲜完成了C轮1亿美元融资。在接受小鸟CMS采访时,徐正表示,这笔钱将注资到上游供应链生态体系与社区冷链网络的完善升级中。

  2020初,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在媒体沟通会中表示,叮咚买菜的打法是复购为王,同时提高效率。他说,真正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要把一切的不确定性变得非常确定。

  他用小葱来解释了这个确定性。那天他发现有不少用户吐槽要了小葱但是没有送到。当时叮咚买菜的小葱基地在云南,那天高速大雾封路,葱到上海的时间晚了。第二天管理层开会,明确小葱的基地不能只在云南有,当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北方也要有小葱基地保证供应。

  不同的发展方向背后代表了二者对于生鲜电商行业价值增长的判断,但从行业需求本身来看,提高用户体验才是根本之道。

  在巨头涌入买菜业务的背景下,上市对于它们来说,既是自救,又是未来发展的必备基石。同时,业内人士认为,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上市,投资人们也等不及了。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也表示,两家公司已经成立四到六年,中间有过多轮融资,而投资基金一般会有三五年的退出机制,即“变现”期限。

售前咨询热线

021-68094600

在线咨询

Copyright ©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微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7786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78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