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新零售”的破局的关键!
自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战略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式各样的终端形态都打着新零售的旗号进入战场,媒体吹捧、资本追逐,好不热闹。同时,在新零售时代,不少企业巨头,不论是传统商超,还是电商领域,还纷纷不约而同地涉足生鲜领域,像阿里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美团的掌鱼生鲜,永辉的超级物种、苏宁的苏鲜生等等,截至去年12月,我国成立的与生鲜相关企业大概有752家,其中,以生鲜配送业态为主的数量最多,共计678家。
可见,随着消费升级,市场需求增强,供需两旺正促进生鲜行业蓬勃发展,生鲜正以其高毛利、高复购率、高用户黏性、多为即时性需求等体征,成了时下新零售企业吸引消费者的抓手和建立自身壁垒的战略品类之一。
事出必有因,生鲜新零售之所以能成为热点,一方面离不开人们对生鲜品类稳定高频的需求黏性,另一方面各类技术的升级进步也赋予了生鲜企业新零售转型新的可能性。这包括: 农业技术升级(像:病虫害管理技术、远程视频云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升级(像:云平台、大数据营销);最后是物流配送升级(像:冷链运输、物联网助力智慧物流)等等。
生鲜新零售是基于智能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一项生鲜新零售服务,对于中小型生鲜企业而言,目前要实现新零售转型,可能还会遇到诸多难题。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生鲜购买的三大痛点,体现在距离、价格和时间三点。所以生鲜企业要向新零售转型,实现一站式生鲜服务,亦主要集中在这三个维度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体验,做到更近、更好、更快。
“更近”,不言而喻,就是离消费者更近,刺激且方便消费,这就要求企业需要走向全渠道,加速线上线下转化;
“更好”,强调的不是价格更便宜,而是性价比更优。这要求企业要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对核心消费群进行画像,进行人、货、场重构,在生鲜版块不断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将原先餐桌上不常见的生鲜品类或者更多人感兴趣的生鲜品类推上餐桌,推广更多符合消费升级价值的商品;
“更快”,就是通过借助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购买效率,实现从“计划性购物”到“即时性购物”,从“次日达“到”当日达“和”1小时达“的模式创新。
不难看出,相比于传统零售,新零售更偏向以用户消费为导向,带动零售产品变革。所以,生鲜新零售的关键还是数据,有了客户数据、消费数据,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可识别、可洞察与可服务,才可以重构零售活动中关键要素——人、货、场,进而才能生长出与以往不同的零售新生态。
结合生鲜行业的业务流程,从下单、收单、采购、分拣,改价,到发运、结算、业务数据,其实,每个环节都存在这样或那样数据缺失的问题发生,例如:
1、下单环节。当前大部分生鲜企业下游客户主要通过打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下单,企业通过手写订单方式录入电脑Excel表格中,这过程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慢。随着客户越来越多,价格管理就会越来越紊乱,最后就容易出现订单数据错漏,价格数据张冠李戴等问题;
2、商品分拣环节。由于生鲜的商品没办法进行切割,实际发货数量和客户订货数量通常是无法完全吻合的,同时,传统生鲜商品分拣,需要称重、打包、录单、打印,过程繁琐,自然容易出现数据缺失问题;
3、批量改价环节。生鲜商品采购价往往波动性大,采购价和订购价通常是不一致的。如果不能同步知晓采购价,就无法调整客户结算价以确保企业利润。同时,当需要调整的结算价较多的时候,靠人工来修改,费时费力效率低;
4、业务单据。企业老板要制定或调整经营决策,其根据来源无非是过去客户订购情况、商品采购情况等数据,所以对这些数据,要求做到精准、快速及时。但对于大多依赖人力手工操作,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的生鲜企业而言,这些暂时都很难实现。
新零售的主线在于对现有落后的渠道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由电商企业主导,线下企业站队。在可预见的时间周期内,巨头必然进一步壮大,但这反而让企业可放下恐慌,专注于自身业务。通过借助小鸟CMS新零售生鲜社区O2O系统为自身发展IT赋能,链接业务上下游、探索品类边界、顺势而为,在新零售时代收割竞争对手,赢得转型发展。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微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778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