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生鲜电商可以拼时间、拼规模、拼涉及产业链的长短。虽然生鲜电商是一门上游要渗透到基地,中间要控制物流,末端要抓住用户群的复杂生意,但创业者可以单点突破,小而美地聚焦某一环节,以期和其他生鲜电商形成加法效应。当然,他们也可以全面布局。
其次,巨头有巨头的玩法,小玩家也有小玩家的生存之道。巨头可以玩全品类,可以自建冷链物流,甚至自建生产基地。小玩家则可以借助巨头已经构建的行业基础设施,让自己获得成长空间。
最后,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市场主体都能找到生鲜电商的切入点。综合电商平台可以凭借流量优势切入,比如天猫;物流公司可以凭借物流优势切入,比如顺丰优选;供应商可以凭借供应链优势切入,比如中粮我买网;甚至农场、基地也可以凭借产品优势切入,比如多利农场。
很多创业者都被冷藏运输吓住了,下面小鸟CMS小编给大家分析下冷链配送:
冷链物流与生鲜电商在意的速度、保鲜度、损耗率息息相关,是生鲜电商尝试供应链管理的第一道关卡,也被看作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冷链绝不是生鲜电商的死结。
首先,国内有现成的冷链资源,顺丰、阿里、京东这些涉足生鲜电商的巨头都在砸巨资建设自己的冷链系统。生鲜电商的创业公司完全可以搭便车,借助巨头已经搭建好的冷链物流系统,完成自己的产品配送。
比如,今年京东生鲜将大闸蟹视为其在冷链“鲜活宅配”领域的一次重大升级,覆盖了200多个城市。大闸蟹是生鲜电商继荔枝、樱桃之后的又一冷链大考,而今年不管是售卖大闸蟹的生鲜电商还是传统大闸蟹商家都可搭乘京东生鲜的大闸蟹冷链专线。
其次,
生鲜电商不必贸然布局全国,专注区域反而能降低冷链物流难度,减少开支。
美国生鲜电商LocalHarvest将农场和消费者聚集在平台上。消费者在进入网站搜索农产品的同时,网站利用谷歌地图定位消费者的地点,并找到其周边可提供相应农产品的农场。这样一来,消费者购买到的食物通过本地区宅配的形式即可完成运输。而国内的区域生鲜电商鲜直达也是依托北方最大蔬菜基地辐射周边地区。
虽然有上述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但创业者们依然缺乏安全感。
一是因为借道巨头搭建的冷链物流,议价空间小,只能看别人脸色吃饭;二是国内其他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多为零散专线,几乎都是B2B模式,尚未形成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网络,服务质量也难以掌控;三是开疆拓土依然是现阶段大多数生鲜电商的心愿,他们并不满足于区域市场。
于是自建冷链物流就成为一种主流玩法。
美味七七在拿到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后就开始打造自己的冷链物流,先是建立全程冷链物流干线,并在上海建立1万多平方米的中央仓储,紧接着还在冷链车和零单配送之间加入了中转站。2014年底,美味七七已在上海设置了30个站点。
注意,自建冷链物流成本巨大,有的生鲜电商已经为此投入了上亿元。这样不计成本的投入很难维持公司运转。一旦资本不愿意再输血,那死亡便在所难免。今年4月美味七七宣布倒闭时,还拖欠供应商货款上千万元。
当然,生鲜电商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采取第三方冷链干线运输+自建落地配的方式。现在,天天果园、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均在自有冷库、车队和区域配送团队建设上下功夫,但资本是否愿意继续供养依然是悬在它们头顶的利剑。
总之,冷链物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钱的问题。